分光光度計的原理
分光光度計,又稱光譜儀(spectrometer),是將成分復雜的光,分解為光譜線的科學儀器。測量范圍一般包括波長范圍為380~780 nm的可見光區和波長范圍為200~380 nm的紫外光區。不同的光源都有其特有的發射光譜,因此可采用不同的發光體作為儀器的光源。鎢燈的發射光譜:鎢燈光源所發出的380~780nm波長的光譜光通過三棱鏡折射后,可得到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連續色譜;該色譜可作為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的光源。
一、基本簡介
1、光度定義
分光光度法是通過測定被測物質在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光的吸收度,對該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常用的波長范圍為:(1)200~400nm的紫外光區(2)400~760nm的可見光區,(3)2.5~25μm(按波數計為4000cm<-1>~400cm<-1>)的紅外光區。所用儀器為紫外分光光度計、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或比色計)、紅外分光光度計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為保證測量的精密度和準確度,所有儀器應按照國家計量檢定規程或本附錄規定,定期進行校正檢定。
紫外分光光度計與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的區別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與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區別是測定波長范圍不同,紫外一般用氫燈,測定波長范圍180~350nm,可見一般用鎢燈,測定波長范圍320~1000nm。
所謂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也就是說這個儀器可以更換光源,能夠測定吸收峰在紫外和可見光部分的化合物。發現吸光度超過2,便不再顯示,是正常現象。吸光度是透光率的負對數,吸光度超過2就是說透光率小于1%,低于儀器的檢出限,就不再顯示了。至于能不能用分光光度計,取決于你測定的波長。
2、儀器組成
分光光度計已經成為現代分子生物實驗室常規儀器。常用于核酸,蛋白。
定量以及細菌生長濃度的定量。
儀器主要由光源、單色器、樣品室、檢測器、信號處理器和顯示與存儲系統組成。
3、光譜范圍
包括波長范圍為400~760 nm的可見光區和波長范圍為200~400 nm的紫外光區.不同的光源都有其特有的發射光譜,因此可采用不同的發光體作為儀器的光源.
鎢燈的發射光譜:鎢燈光源所發出的400~760nm波長的光譜光通過三棱鏡折射后,可得到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連續色譜;該色譜可作為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的光源.
氫燈(或氘燈)的發射光譜:氫燈能發出185~400 nm波長的光譜可作為紫外光光度計的光源.
物質的吸收光譜(1)
如果在光源和棱鏡之間放上某種物質的溶液,此時在屏上所顯示的光譜已不再是光源的光譜,它出現了幾條暗線,即光源發射光譜中某些波長的光因溶液吸收而消失,這種被溶液吸收后的光譜稱為該溶液的吸收光譜.
不同物質的吸收光譜是不同的.因此根據吸收光譜,可以鑒別溶液中所含的物質.
物質的吸收光譜(2)
當光線通過某種物質的溶液時透過的光的強度減弱.因為有一部分光在溶液的表面反射或分散,一部分光被組成此溶液的物質所吸收只有一部分光可透過溶液.
入射光= 反射光 + 分散光 + 吸收光 + 透過光
如果我們用蒸餾水(或組成此溶液的溶劑)作為"空白"去校正反射,分散等因素造成的入射光的損失則:
入射光 = 吸收光 十 透過光
二、分類方式
1.分光光度計按照波長及應用領域的不同可以分為:
(1)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測定波長范圍為400~760 nm的可見光區;
(2)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波長范圍為200~400nm的紫外光區;
(3)紅外分光光度計:測定波長范圍為大于760nm的紅外光區;
(4)熒光分光光度計:用于掃描液相熒光標記物所發出的熒光光譜;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光源發出被測的特征光譜輻射,被經過原子化器后的樣品蒸氣中的待測元素基態原子所吸收,通過測定特征輻射被吸收的大小,來求出被測元素的含量。
2.分光光度計按自動化程度分類:可分為手動、半自動、自動分光光度計。
3.分光光度計按軟件可分為:帶掃描、不帶掃描。
上海讓奇儀器科技有限公司是專供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紫外分光光度計、分光光度計等實驗室分析儀器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的廠家和經銷商。產品有G9系列雙光束掃描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D8系列準雙光束掃描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D7比例監測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T6系列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K5系列可見分光光度計等G、D、T、K四大系列。
- 上一篇: 分光光度計的測量誤差來源,你了解么?
- 下一篇: 分光光度計的選購指南